公告: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文人画博览园

理论探讨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探讨
中国文人画新解之五
来源:中国文人画博览园      作者:文人画苑      浏览量:433    日期:08-23

中国文人画新解(五)


——中国文人画新解定义


蔡斯



文人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失意文士,运用中国书画工具,择取中国画达意画科,贯穿禅学思想,抒发内心情志,不以商品为目的而为的画作。

善借绘事外艺,形成自我独特风格,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形成强大画家群体,傲立当代画坛,影响后世深远,且有别于民间画工绘画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绘画的中国画种之一。








该书书名由享誉国内外草书大师林散之之子——隶书大家林筱之书写。


以上,笔者将先贤们对文人画的定义进行了释义,但只是提出问题,而没有解决问题。现就蔡斯及于先贤已有定义和自己研究、理解,斗胆定义如下,以求中国画史研究者及爱好者指正。





蔡斯认为:


文人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失意文士,运用中国书画工具,择取中国画达意画科,贯穿禅学思想,抒发内心情志,不以商品为目的而为的画作。

善借绘事外艺,形成自我独特风格,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形成强大画家群体,傲立当代画坛,影响后世深远,且有别于民间画工绘画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绘画的中国画种之一。



现对上述定义诠释如下:


一、“文人画”亦称士大夫画,士夫画,两者是相通互名的,只是根据朝代不同而称谓不同。

二、“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这是指中国文人画的社会时代背景,它是封建社会时代的产物,并依据不同时代,文人画的发展也有一个从萌芽时期、初始形成时期、成熟时期、巅峰时期及衰败、消亡时期。这是定义“文人画”和探讨“文人画”产生发展的时代背景必不可少的。并对分析各时期文人画的特点意义尤为重大。



三、“失意文士”,这句话对定义“文人画”的主体“人”太重要了。它包含三层意思。首先是“人”,其次是“文人”,    第三是“失意文人”。且是特指第三种“失意文人”----失意的文人、士大夫。

在封建社会中,失意文人所画的画才叫文人画,这是区别文人画与其他人所画的画最为重要要素之一。



这些失意文人,虽然失意的原因不同,如有的因科举制度屡考不第;有的因怀才不遇,抱负不能施展;有的因官途受措,或屡官屡措;有的因朝代更迭,守古不化;有的因寄人篱下,出气不畅;有的因皇宗亲室,复辟无门……总之,文人、文士、士夫、士宦们失意了,失意的原因不管有千万种形式,但不得志,郁闷了,隐逸了,甚至埋名换姓了,失意了——这是共性的。

失意、郁闷总是要发泄的。于是乎,失意文人们利用绘画发泄了。开始,单个泄、逐步泛散,由个人泄到群体泄,以至形成洪流,到清代早中期这种洪流达到了高峰。



当然,有些得志文人看到洪流来了,有附庸风雅的,有另有图谋的,舞文弄墨几下,以显“雅士”风度。这些人虽然也属于文人,其画,过去也曾归为文人画的一部分,但按照蔡斯中国文人画新解理论,认为它不能归为文人画。它相对于真正的文人画,不知浅薄多少。

那些从文人画队伍中清理出来的文人画家又该归到哪里去?蔡斯按类在不同章节都给于归位安排。



还有一些文人画者,并虽学识十斗,按文人要素要求还非文人,但画出了文人画,有些甚至成为文人画代表人物,如明四家中的仇英,就是特例。从他的经历和成就看,他是在失意的文人堆里融合起来的,成就极其卓越,使他成为文人画界的一种特例。

再有一些文人,一辈子有人随时给官,一辈子不做官,一辈子隐居山野、寺庙,游遍名山大川,一辈子“澄怀观道,卧以游之,”这类人归属文人,其画作亦归文人画,并构成文人画队伍之背梁而当之无愧。



四、“运用中国书画工具”。由于中国画是用特殊工具和材料绘制的,这句话限制了文人画从使用的工具和材料上而成为中国画的一种。

五、“择取中国画达意画科”。因文人画是中国画的组成部分,它在绘画的内容或题材上,没有超出也不可能超出中国画的传统题材----山水、花鸟、人物,它是择取了中国画题材中最能表达文人们情志的部分画科,比如梅、兰、竹、菊等题材为内容的创作。这句定义,比起“它不与中国画三门:山水、花鸟、人物并列,也不在技法上与工、写有所区分。它是中国绘画大范围中山水也好、花鸟也好、人物也好的一个交集。”要好理解并准确得多。首先,它没有把文人画与中国传统题材为内容的山水、花鸟、人物割裂开,“不与并列”是事实上的割裂。前文也谈到,文人画若不绘这些内容,还有什么内容可绘呢?当然也就不会达到以物传意、以意达志的文人画之精髓目的了。同时也解决了以往定义中“它是中国画大范围中山水也好、花鸟也好、人物也好的一个交集”霉涩难懂的概念。



至于“也不在技法上与工、写所区分”,笔者认为,既然“不在区分”也就没有概括的必要了。

六、“贯穿禅学思想”。笔者从文人画萌芽时期的汉代起,追逐到清代以至近现代(虽然近现代文人画已进入消亡期,以后还将论述),始终贯穿着禅学思想。如张衡著名的科学论著《灵宪》中把宇宙最初的一段精气称为“溟滓”,视为道之根。在文人画中,体现的是天道与人道合一并存,并伴随封建帝制始终的过程。如清代文人画步入巅峰时期的巅峰人物朱耷,由践道(入道)到悟道者,再到悟道出道者,都始终贯穿儒、释、道中的禅学思想,并把这种思想潜植于绘画之中,形成一种中国画中特有的带有禅学思想的文人画。



七、“抒发内心情志”。这句话,也是文人画定义中尤其重要的内容。“诗言志,画亦言志”。失意后的文人们为了表达泄愤内心深处郁结,抒发情怀志向,或隐讳、或直露;或工、或写;或泼或洒;或山水或花鸟;或简括或繁复(主要以简括为主);或痴或癫;或书画结合,或诗、书、画、印一体。不具形式,任意挥洒,以泄胸臆为快,以言情志为宗。

八、“不以商品为主要目的”。这又是文人画区别其它画种一条新标准。



纵观文人画的形成发展,在萌芽、起始、形成、成熟、包括巅峰时期的前中期,文人画的功效主要是“情趣”、“言志”、“泄愤”、“表达文人情怀”。最具代表性人物徐渭、朱耷有时也曾因解决些温饱问题卖过画,但文人们的清高、高洁志向始终占据主流。到清中期扬州十八怪的兴起,“情志”、“泄愤”仍占上风。随着海派、岭南派的兴起,随着封建社会的消亡,商品味逐渐代替了文人画的精髓,文人画也不再成为一个中国画坛的重要流派而存世,而是逐渐消亡。

上述八条,是笔者对文人画最新定义的基本诠释。但作为中国画之一种,还需具备第二段所述内容。



首先:“善借绘画外艺。”文人画的作者们,个个才高八斗,学识渊博,或终身为仕,或亦士亦官,或半官半隐,或终身隐士……无论何种身份的表现形式,皆因多种因素,特别是在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审时度势、勇于变革,尤如链条一样,一环一环地将文人画继承发展下来。如王维首创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张彦远倡导了“书画同体”和“逸士高人画”;苏轼提倡的“士夫画”和“以书入画”(当然这也不排除有绘画技不如人,以书法长处取代绘技不足之短处的嫌疑);元代诗、书、画、印融为一体;明代青虅、白阳的大写意花卉;到清代朱耷泼、写结合的大写意花鸟等,都是善借绘画外其他艺术或对绘画本身大胆变革的探索实践,且把文人画一浪接一浪地推向巅峰。

其次,“形成自我风格“。文人画经过萌芽、初始形成、成熟和巅峰几个阶段后形成了文人画的特有风格,那即是:一简、二雅、三拙、四淡、五偶得、六纵奇的艺术风格。



因为文人画是中国画种之一,在风格形成过程中或本身的风格中带有院体或其它画种痕迹,这正是各种画派相互影响的结果。如在文人画特点的“简”中,也吸取“马一角”、“夏半边”等,使其不能独善其身。但这并不影响它独有的独特艺术风格。

第三,“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文人画从汉唐的萌芽时期到明代的成熟时期,才完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即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和“文人画”论。虽然它盗用了莫是龙“南北宗论”有“贬北扬南”、“文人画”论逻辑混乱的问题,但毕竟依他当时的身份、地位、名声,对文人画的形成发展提供和完善了其理论体系打下基础,并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第四、“形成强大画家群体,傲立当代画坛,影响后世深远”。三句一并叙述。汉唐、两宋的宗炳、王维、张彦远、苏轼、米氏父子等,虽都为文人画创立和形成做出重大贡献,但那时还没有形成一个文人画画家队伍强大群体。直到元代赵孟頫、高克恭和元“四家”的出现及明代吴门四家,青虅、白阳的出现,清代“四僧”、“扬州八怪”的湧来,逐渐形成了浩浩荡荡的文人画家大军,占据并主导了当代的画坛,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至今仍有一些“散兵游勇”还孜孜不倦的追随其后。

第五、“有别于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绘画和民间画工绘画”。这条,延用了原定义。但有一点要说明,尽管文人们将“马一角”、“夏半边”等引入了文人画(其它文人画风格部分照样有此现象),它并没有改变马、夏为院体画家事实,依据其他定义规范,也没有(也没必要)将其列入文人画画家队伍中来。



第六、“中国画种之一”。这样一划定义,使过去的文人画定义摆脱了:“它不与中国画三门并列”、“它是中国绘画大范围中……交集”而造成的“逻辑混乱、深奥不易解”、“解忧排惑”和“不把文人画当作筐,谁人需要往里装的尴尬局面”。

前述八条和后述六条,共同构成了蔡斯对文人画定义最新诠释。





(未完待续)


编辑:收藏狗

热门标签:中国文人画新解;
本文均为作者原创,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赏作者 点赞(433)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推介作品
鉴赏交流

关注&咨询

园长微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