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文人画博览园

古代精品馆

当前位置:首页 >> 园厅设置 >> 古代精品
中国文人画皇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三)
来源:中国文人画博览园      作者:文人画苑      浏览量:381    日期:08-03

八大山人的“生命窗口期


蔡斯


从现在对八大山人的认知情况看,他的一生是在清政府的追杀、逃禅,入道、出道与地方官员的抗争和自身的狂颠,及归宗未果、还俗期许心理纠结(主要是结婚和还俗),及后期厌恶应酬,穷困潦倒,在“哭之”、“笑之”之中度过的。终其一生的人生悲剧中,有没有相对时间的生命时间(阳光)窗口呢?

蔡斯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1.jpg



“窗口期”的概念来自医学界,指癌症病人感染病毒后,病毒在体内的潜伏期。航天界也有窗口期的叫法,指火箭发射的期间,天气由坏变好瞬间,最适合发射的时间窗口。

下面我们分析八大山人生命的“窗口期”及其同步的“绘画艺术窗口期”。

八大山人从1626年出生,到1680年55岁前,即幼年到入僧还俗前接连发生不幸:19岁,明亡父卒;23岁,妻亡子死清兵屠刀下,遁入空门;24岁,清军攻破南昌杀人无数,首次癫狂;49岁,绘“个山小像”,自画像后4年,随清王朝为笼落人心,诏征博学鸿儒,八大山人通过好友裘琏认识临川县令胡亦堂。但与胡相处一年后,或许鸿鹄之志不能实现后而极至抵抗再发癫狂;55岁,癫疯佯狂后返回南昌。这期间,除19岁前无忧无虑艺术生命刚刚起步外,之后,连续四年,手持钤上“西江弋阳王孙”印的小像到处题款,试图出士,不但无果而终,还致使癫狂反复两次发作,即55岁前不可能存在“生命窗口期”。


2.jpg


1680年~1690年,既是八大山人心理矛盾期,亦是艺术生涯的通变和书画定型期。

1681年八大山人回南昌,病愈还俗。

八大山人,在55岁前经历了削发为僧,被逼入空门,释道两融。如丧家之犬、抱像4年以此举标榜自己的金玉之身,以求“内圣外王”的儒道之果未遂,而惨遭白眼,换来的是再次失意,再次的癫狂。这时,他想到的是他曾亲身经历过的儒释道,他认为这一切都只不过是统治者披着宗教外衣欺世骗人的说教。对于他这个经历过多次生与死、血与火萃炼过的过来者来说,一切的一切还是回到正常的人间为上。因此,他决定还俗娶妻生儿育女,他绝不再企官入士。这一年,他登临绳金塔,5月作《绳金塔远眺图》署上“驴”款,钤上“驴”、“口如扁担”印,在他看来曾经的和尚在世俗中就是人们所谓的“驴”,或叫“秃驴”。既然是驴,那就要回归驴性,装驴作哑埋头拉磨——潜心绘画。他从这一年回归“驴”的本性,直至1683年的三年中在几乎所有的绘画作品题款钤印中,都出现了“驴”、“驴屋”、“驴屋驴”、“人屋”、“夫婿殊驴”,企望以此告诉未来的丈人、妻子准备欢迎拥抱你们的“驴式”女婿、丈夫吧!


3.jpg



1684年春作《题花鸟册》始用“八大山人”属款,至此“八大山人”款印一直题钤到终。但就“八大山人”四字连缀的写法,亦分为两个阶段。1684年八大山人59岁时至1695年70岁时,“八大山人“的“八”,是尖锐相对的两笔。与1695年之后将“八”字写成两点时的愚意与心情是完全不一样的。

1684——‌这一年是八大山人无论是人生还是艺术上都是一个重要转折节点。

他经过三年的入俗调整,一心蹲“驴屋”、做驴婿(企望)、办驴事——潜心绘画。但洒脱之余不免还是觉得少了些什么。他认为我这头驴不是一般的只埋头拉磨而不讲“政治”之驴。他要表达的那种贵族式的桀骜不驯之驴,他要把他表现出来,他要以饱满激情面对世界,笑迎生活。于是出现八大山人竖眉冷对苦笑之“八”——即尖锐相对的两笔。这个“笑八”始于1684年。


4.jpg



他对统治阶级的愤懑,不仅仅体现竖眉冷对的题“笑八”上,在当年他画的《杂画册》上体现的更为充分:四方眼的兔、鹭、禽、鸡......

这次,这种对统治阶级愤怒斗争与之前的抗争,显然不能同日而语。

这种斗争是经过三年还俗期做驴,潜默深思后的抗争,是作为一个癫狂后正常俗人而为的更加理性、更深层次的愤懑与抗争。是摆脱了弃儒、贫僧、寡道时期形象后的抗争,是在心灵上沐浴着人性生存本性与万事磨难后潜意识的自觉主动的抗争。

这时的抗争是自觉的、主动的,是相对快乐的战斗,故此尖锐相对的两笔“八”,是笑“八”,这一状态一直延续11年,这一抗争情绪一直延续到1695年“八大山人”的“八”字为两点时的“哭八”而止。


6.jpg



八大山人这个阶段的作品主要是以花鸟题材为主的创作,同时书法、山水兼顾。

随着这个俗“驴”的满负荷拉套,身轻气爽的作品逐年增多,风格渐进形成。与人开始谈书谈画,探索书画融合、款印相得益彰之路。到了1690年身心状态全面恢复,进入艺术创作高潮期。

1690~1705年是八大山人艺术的成熟期。这个阶段是八大山人花鸟、山水、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期。首先是花鸟画的渐进成熟,从1690年至1695年创作的主题仍以花鸟画居多。1695年后逐渐转到山水、书法以及少量的花鸟画。


7.jpg



从1695年(70岁)之后,他搬进了新居,题名“寤歌草堂”。由于有了固定的居所和随着年龄的增长,名气也越来越大,或因上门求书索画者较多的缘故,加之求画者对索画题材的要求,把八大山人的精力很大程度上引导到穷于应酬上。这期间的喜庆、贺寿题材出现较多,比如松、鹿、鹤、桃、喜鹊、孔雀、芦雁等。这些应景题材的出现,一方面多少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另一方面也改变了一些他已形成的绘画风格,从写意返回写实。

这期间“八大山人”的“八”字由尖锐相对的两笔,而改为了两点。从“八”字改变写法上,也许我们可以悟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八大山人经过13年的还俗,使与清抗争的心绪随年龄增长和绘事的专注,逐渐的平静下来;另一个是或许违背自己意愿无休止的应景应酬,加之生活的艰辛使他产生了新的无限的烦恼和郁闷。这种烦恼和郁闷是经过了千难万契、千磨百炼之后,一个相对正常失意文人发出的“生不如死”的烦恼与郁闷。这次是从心底深处发出的无声的悲鸣和哀嚎的“两点”。是生命晚期,连衣饭都无法保障的“金枝玉叶老遗民”彻底绝望后,而用心灵之血写出的“两点”之“哭”字,是无奈的、绝望的“真哭”。


8.jpg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八大山人的“生命(命运)窗口期”——真正开心的“笑”,是从还俗三年后,即1684年(59岁)1月12日开始出现尖锐的两笔“八大山人”题款的”八“始,至1694年(69岁)重阳节止,共十年时间。其中从1684——1690年,又处于身心恢复期,他的生命及艺术窗口期也只是从1690——1694年的5年左右时间。故蔡斯将此时间段称为八大山人“生命窗口期”。


9.jpg


(未完待续)





编辑:收藏狗

热门标签:朱耷八大山人
本文均为作者原创,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赏作者 点赞(381)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推介作品
鉴赏交流

关注&咨询

园长微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