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龙凤双胞胎
《青卞隐居图》鉴定结果已出(追踪报道 之四)
双胞胎题识、钤印、技法之异同(2)
来源:中国文人画博览园 作者:超级管理员 浏览量:6 日期:02-18
《中国文人画博览园》小编——收藏狗 北京快讯
住守六天,终于与收藏家见面。寒暄并转达了蔡斯老师的问候之后,小编提出好想亲眼目睹一下“俊男”尊容,收藏家显得有些为难,顿了顿说:在银行保险箱内,出入不太方便。随后又给我发了不少相关图片信息,我不再强求饱眼福。
现将“靓女”“俊男”DNA继续对比如下:
现依据相关信息继续对两幅
《青卞隐居图》DNA进行比对:
一、上海博物馆藏“国女”
一、
上海博物馆藏“国女”
(一)、题识
1、 至正二十六年四月黄鹤山人王叔明画青卞隐居图(见上图右上角)
2、 乾隆题诗(见下图中)
3、董其昌题诗堂(见下图上诗堂部分)
4、张学良、金城、罗振玉、陈宝琛、叶恭绰、冒广生、吴湖帆等图下题识(见上图下方)
(二)、钤印(见下文):
明初中期此画被无锡大收藏家华夏(真赏斋)收藏,钤印有“华夏”、“真赏”;此时,该画首次被汪珂玉著录于《珊瑚网》中。后来,画作又从华氏家中流出,被项元汴收藏;项氏为大收藏家,先后在上钤印八方,如“项元汴印”、“项子京家珍藏”、“墨林秘玩”、“净因庵主”等。研究表明,董其昌曾短暂拥有此画,而后此画转让给徽州著名收藏家程季白;董其昌在程季白手中再次赏读画作时,留下了题跋“笔精墨妙王右军,澄怀观道宗少文。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倪云林赞山樵诗也。此图神气淋漓,纵横潇洒,实山樵平生第一得意山水,倪元镇退舍亦矣。庚申(1620)中秋日题于金昌门季白丈舟中。董其昌”。此诗实则是将倪云林赞王蒙诗作“临池学书王右军,澄怀观道宗少文。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稍微变化后题于画作上。随后,画作先后被吴升、耿昭忠、梁清标、安歧等收藏和著录,并分别留有钤印,如“苍岩”、“安氏仪周书画之章”等。清代,此画流入乾隆皇帝之手,乾隆皇帝题跋并钤印五方,包括最著名的“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等。清中期从宫廷流出的《青卞隐居图》又先后被李宗翰、狄学耕及其子狄葆贤、魏廷荣收藏,并钤印数方,如“李宗翰印”、“静娱室书画记”、“停云阁收藏印”等;期间得罗振玉、金城、陈宝琛、冒广生、叶恭绰和吴湖帆等人的题记。最终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藏入上海博物馆,结束了其颠沛流离的历史
由上段文字可知;
该女经历了:
明代:由华夏、项子京、董其昌、程季白、吴升、耿昭忠、梁清标、安歧等收藏、钤印或著录。
清代:由乾隆、李宗翰、狄学耕狄葆贤父子、魏廷荣收藏;期间得罗振玉、金城、陈宝琛、冒广生、叶恭绰、吴湖帆等人题识。
现代:20世纪50年代入藏上海博物馆。
二、北京私人藏“俊男”:
北京私人藏王蒙《青卞隐居图》
(可能因绢本与纸本区别、且与拍照质量有关,提供的照片不够清晰)
(一)、题识:
至正二十六年四月黄鹤山人王叔明画青卞隐居图
(见下图)
(二)、钤印
1、作者(2方)
王蒙印(白) 叔明(朱)
2、项子京(5方)
神品(朱) 子京又印(朱) 项墨林鉴藏(白)
墨林山人(白) 项子京家藏(朱)
3、章紫佰(1方)
章紫佰所臧(白)
4 、另有小印一方(朱)
(印迹不清晰)
5、 乾隆(5方)
乾隆御览之宝(朱) 乾隆鉴赏(白 ) 宜子孙(白)
三希堂精鉴玺(朱) 养心殿鉴藏宝(朱)
6、嘉庆(1方)
嘉庆御览之宝(朱)
现在,我们从私人收藏家提供的“俊男”图片可以看出,他与“靓女”有着相同的身世:
1、同为“血亲父母”——王蒙(王叔明)所生;
2、且同年同月出生——至正二十六年四月(1366年4月);
3、明代:同被项元汴(项子京丶项黒林收藏)收养;
4、清代:同被乾隆收养;
5、 嘉庆时期“俊男”仍在宫内,由嘉庆印章可证,(靓女可能已私奔出宫——未见嘉庆印章);
6、现代:“靓女”深居上海博物馆“吃黄粮”、为“大众情人”;
“俊男”深藏金库吃个体、被“私人包养”。
从以上六点可以看出:王蒙(王叔明)两幅元代至正二十六年四月所绘《青卞隐居图》DNA相似度99.99%,应为王蒙亲生“龙凤双胞胎”。
至于,两幅画的构图、用笔、用墨、皴法等绘画技法,大家可参照已提供的图片资料进行自行比对。
至于,“两位”谁先出生,仍有待进一步考证。
《中国文人画博览园》小编——收藏狗 北京报道
文人画苑
您的支持,是我们前行动力。
阅读 9
编辑:收藏狗
热门标签:本文均为作者原创,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下一篇:]李惊蛰|向马蒂斯致敬
中国文人画博览园 国画<img src="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637/20200619073001-1136396520_jpeg_730_600_90302.jpg/300" w"="" width="190" height="140" style=";padding: 0px;cursor: pointer;vertical-align: middle;border: none;max-width: 100%;display: block;outline: none">
鉴赏交流
文人画平台开放式分享、介绍、推荐有价值的文人画作品。
我们尽量挑选欣赏和在阅读价值较高的善本及刊印的书籍。
我们尽可能呈现作品品貌、内容,让大家欣赏到那些难以现世的文人画作品。
平台介绍
资源管理
平台互动
平台合作
用户须知
联系我们:
028-83522899
zxhj1389@163.com
(投稿、版权等可直接发邮件)
Copyright © 2020-2021 天问草堂(中国文人画博览园). All
编辑:收藏狗
上一篇:李惊蛰|向马蒂斯致敬
下一篇: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