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圆《竹亭幽趣图》赏析
蔡斯
一幅与五代关仝《溪山晚霁图》(传)为伍相伴千年的北宋早中期的山水画作呈现在蔡斯眼前,笔者震惊了。一幅关仝《溪山晚霁图》就深感眼福甚深,天降斯人又一幅北宋山水画夹持,再感激天之造化。
此图与前图有着相同的历史遭遇,传承千年,遍体鳞伤,亦是被草草切过四周边沿,残破不堪,奄奄一息,发黄中略带棕褐色。虽衣衫褛烂,但不失中国山水画鼎盛时期的无限荣光。画面清晰可辩。纸本无着色。左上题:竹亭幽趣:离离踪影扶兰干,无坠空亭夏亦寒,山静月明人寝寝,流泉绕竹自潺湲。梧圆并画。铃长朱印一方:梧圆。
据此画题诗款印印证:此画为梧圆所画。
此画幅与《溪山晚霁图》大小差不多,同为:纵为30.5cm,横为41.5cm。
画幅虽小,但把荆浩、关仝、李成、范宽,五代、北宋北方山水画风表现得淋漓尽致。从此画作看出作者梧圆可能是北宋早中期中国北方画派极具实力的传承人。
作品以纵向直幅的形式描绘了一个夏日月初傍晚,山岳竹林凉亭幽趣景色。构图为全景式方法:高远加平远,以平远为主。把本是高远式山头用平远法推至右后上方三分之一处。使之更进一步体现出中国山水画北派五代、北宋早期的大山大水风格,并与北宋前中期气蕴飞动、空灵秀毓风格紧密的融为一体。况雄浑厚风格将荆浩、关仝、范宽的雄浑威壮、巍峨雄伟气象与李成、关仝山水景 色华滋 、气运华盖、空灵毓秀的文气,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中国山水画本就有“卧游”的功能,让画者与观者足不出户而能游历于山川之中,澄怀味象、卧以游之,此画亦是。
画面可分为上、中、下三段,分别对应远景,中景,近景。
先看远景:奇峰崛立,峰峦叠翠,叶茂林深,空远清旷,千里咫尺。高低不等的三座山峰,围 成一张大大的“沙发椅”,稳稳地毅立于“沙发”中间,护佐着中景的琼楼殿宇。
再看中景,右侧远处,云气弥漫,宫殿密布,飞檐斗拱,密林深深。左侧两株大树的枝下有一小桥,两人及马车在桥上行走;桥下溪水潺潺,凉气幽幽。
还看近景:左侧绵绵坚石延至溪边,由中景左上蜿蜒流向左下的溪流,愈流愈近,愈近愈宽,直至画下边占据一半宽度。溪流中一艘小船顺流而下。正中二分之一处,几株参天大树,生机勃勃, 直冲霄汉。树梢几只归窠的鸟儿挂在枝头,其余群鸟由近及远直至天际;树下有一片竹林,竹林边有个竹亭,掩映在竹林中隐约可见。亭中似乎还有人在轻声交谈。溪谷对面,有几户临溪而居的人家,右侧客林下山居人家伸出房角来。溪谷两岸边坚石块垒,层峦叠叠。
整个画面呈现出初夏的深山寒谷的傍晚,上弦月高挂天际,人归鸟宿,竹亭清翠幽趣,一派闹中求静的景像。
清代画家秦仪,字梧园,喜山水。观此画风及题识,显然相差较大。故此画非此梧园所画。其他,查无信息。
黄宾虹大师在讨论北宋山水画时写道“北宋画重峦叠峰,沉雄浑厚,气蕴飞动”。前幅《溪山晚霁图》与此幅《竹亭幽趣图》都具备了上述特点。两幅画的现世,给我们后人研究五代、北宋山水画提供了又一实物观赏例证。仅供广大艺术、绘画爱好者参考。
编辑:收藏狗
下一篇:关仝《溪山晚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