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文人画博览园

博园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博园动态
展讯推荐 | “巍巍如天——陶寺遗址考古成果精华展”开展,山西陶寺文物首次大规模出晋!
来源:中国文人画博览园      作者:文人画苑      浏览量:576    日期:11-05

陶寺与二里头谁更“最中国”?是一个至今仍在争论的问题。但确凿无疑的是,二者在研究中华早期文明中都具有很重要的地位。那么当陶寺遇见二里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11月3日,一场大型专题展览巍巍如天——陶寺遗址考古成果精华展”在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启,这是陶寺遗址考古成果首次大规模展览,也是山西陶寺文物首次大规模出晋,对加强夏文化遗址之间的交流与馆际协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考古成果精华展,以“巍巍如天”为展陈主题,分别从四个单元:表里山河 、煌煌都邑、礼制甫成 、遗产传承,全面展示了陶寺文化和帝尧文化所反映的精神品质和当代价值。接下来,由八益文化小玥为你介绍此次展览的相关情况。



图片


 一 

展览信息

  • 展览名称:巍巍如天——陶寺遗址考古成果精华展
  •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3日-2022年2月20日
  • 展览地点: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图片

陶寺遗址,是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探索中一个关键支点性都邑遗址。1978年陶寺遗址开始发掘,大墓M3016龙盘现世,引起了全国关注。此后随着进一步的考古发掘,一座都城的面貌开始显露,而这座城竟不是普通城址,是最早的“礼仪之城”——尧之都城。

图片

陶寺遗址位置示意图

图片

陶寺文化分布图
陶寺遗址的发现使“尧都平阳”成为信史,历来受到高度重视。本次考古成果精华展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2层西南侧专题展厅,布展面积950平米,四个单元展区“表里山河”“煌煌都邑”“礼制甫成”“遗产传承”各具特色、时间轴分明,精心挑选展出的精美文物让观众见识到颇具代表性的陶寺文化特色。

本次展出一批陶寺遗址出土的精美彩绘陶器、玉器等文物约100件,其中重点文物除了彩绘陶龙盘之外,还有陶鼓、鼍鼓、石磬等珍贵文物约20件。

图片陶寺遗址出土的龙盘

图片
陶寺文化中期大墓M22示意图

 二 

展览各单元介绍

(一)表里山河

第一单元“表里山河”共分为两部分,“考古陶寺”和“龙盘现世”,重点展示珍贵文物彩绘陶龙盘。据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赵腾宇介绍,作为整个展览的开篇,第一单元从山西和临汾地区的基本地理环境情况说起,以陶寺遗址出土的国宝级文物蟠龙纹陶盘为线索,引出了陶寺遗址在这里诞生的背景原因和合理性。

图片

“表里山河”展厅

图片
“龙盘现世”
山西,古称“山右”“三晋”“河东”等,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太行山以西,属于山地黄土高原地貌,地势高低起伏,沟壑纵横,自古被誉为“表里山河”。山西省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丁村遗址、陶寺遗址、东下冯遗址、侯马晋国遗址等一连串著名遗址勾勒出了山西悠远历史的画卷。

而陶寺遗址作为探索早期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的重要遗址,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山西从史前到历史时期的千年传承。

图片

晋南山川水系

图片
陶寺遗址出土的龙盘

图片
蟠龙纹陶盘  M2001:74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蟠龙纹陶盘  M3072:6  中国考古博物馆藏

图片
蟠龙纹陶盘  M3016:9  山西博物院藏

图片
蟠龙纹陶盘  M3073:30  中国考古博物馆藏

(二)煌煌都邑

第二单元“煌煌都邑”,通过一个大型地图沙盘来讲述陶寺遗址中所发现的古代都城。陶寺遗址总面积约400万平方米,其中仅城址面积就达280万平方米,规模宏大,蔚为壮观。本单元分别从陶寺城市规划、宫室制度、墓葬、聚落分布等角度切入,力图通俗的讲好陶寺的城址故事。

这个单元主要分为“都邑城址”“ 宫室制度”“ 王级大墓”“ 文化分布”四个部分。其中“王级大墓”是一个亮点,将通过大墓折射4000多年前的王权国家。

图片

“煌煌都邑”展厅
“王者居中,以绍上帝。”在陶寺文明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陶寺人建造了规模庞大、规划有致的都邑城市,兼具礼仪和防御功能的城门、宫城、外郭城、带有精美地面装饰的房屋等,堪称4000多年前的建筑奇迹。

其中陶寺文化所创造的诸多城市营造制度,成为了其后二里头文化和此后数千年中国王朝文明的城市形态。

图片
扁壶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大口罐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单把鬲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肥足鬲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敛口斝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乳钉纹陶瓦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三足陶杯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深腹盆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双鋬肥足鬲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双鋬鬲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双鋬陶斝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陶豆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陶釜灶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陶缸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陶盘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陶盆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陶盆形斝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陶圈足缸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陶圈足罐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陶桶形器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陶楔形器(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藏

图片
陶折腹盆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小口折肩罐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刻划纹白灰墙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藏

图片
陶板瓦(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藏


(三)礼制甫成

第三单元“礼制甫成”,是该展览内容最为丰富的区域。在设计上,撷取了包括文字陶器、彩陶器、玉器、乐器、铜器、天文仪器、漆木器等不同类型的礼仪用器,通过对这些出土遗物的展陈和分析,反映陶寺文化时期礼制初兴的文化面貌。

这个单元主要分为“文字初现”“器以载礼”“观象授时”等部分,其中“文字初现”部分提到,在陶寺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具有汉字雏形的文字,这对探明汉字起源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观象授时”部分运用多媒体手段详细介绍了陶寺观象台。陶寺观象台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精密天文观测遗迹,代表了陶寺时期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

图片

“礼制甫成”展厅

图片
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的陶寺观象台
礼乐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质,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制文化源远流长。不同于其他地区礼仪活动的宗教色彩,在黄河流域,礼制更多体现在规范世俗社会的身份地位和等级秩序。在陶寺遗址中,考古出土了包括陶、玉、石、漆、铜等各种材质的礼仪用器以及早期文字,表明在距今四千多年前,陶寺的统治者已经能够“以礼治国”,初步形成了后世的礼制与礼乐文明。

图片

卜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藏

图片
彩绘大口罐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彩绘双耳罐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彩绘陶簋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彩绘陶壶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彩绘陶盆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彩绘陶尊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彩绘长方形木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藏

图片
彩绘折腹盆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大型朱绘木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藏

图片
带孔石镞(缴射镞)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藏

图片
多璜联璧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骨贝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骨项串饰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骨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藏

图片
骨镞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圭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藏

图片
刻划与朱笔痕迹陶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藏

图片
刻画图案陶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藏

图片
口簧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藏

图片
绿松石串饰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绿松石管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绿松石珠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石步摇配饰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石厨刀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石磬 M3002:6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藏

图片
石镞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陶铃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藏

图片
铜蟾蜍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铜铃M3296:1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土鼓M3032:1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鼍鼓M3015:15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鼍鼓复原图

图片
牙壁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研磨棒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藏

图片
玉璧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玉饰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玉兽面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图片
玉钺  临汾市博物馆藏


(四)遗产传承

第四单元“遗产传承”,主要分为“文献尧史”“ 考古实证”“民俗传说”“ 后世纪念”“考古人语”四个部分,多维度的将陶寺文化立体的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个单元中,策展人广泛搜集了大量临汾地区与帝尧有关的材料,同时与陶寺遗址的考古发现相互比对。其目的在于从空间和时间上,证明了临汾地区就是数千年前帝尧的都城和主要活动区域。此外,还收集呈现了一些山西以外省市地区与尧密切相关的文化遗产。

图片

“遗产传承”展厅
历史如烟,白驹过隙。数千年的黄土风沙,虽然掩埋了陶寺的建筑、墓葬、文化信息,但是却无法掩盖竹书古卷里的历史记载和街头巷尾的故事传说。

尧都陶寺,巍巍如天。

图片
威风锣鼓


图片
尧陵全景

图片
尧庙全景



编辑:收藏狗

热门标签:
本文均为作者原创,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赏作者 点赞(576)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推介作品
鉴赏交流

关注&咨询

园长微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