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文人画博览园

博园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博园动态
南昌八大山人故居
来源:中国文人画博览园      作者:超级管理员      浏览量:210    日期:05-18

南昌:八大山人-朱耷故居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八大山人,本名朱耷,江西南昌人,为明代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清初画坛“四僧”之一。明亡后,因国破家亡,朱耷心情悲愤,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取义即“忍安”。又用过雪个、个山、个山驴、驴屋、人屋、道朗等号,后转入青云谱为道人。八大山人号,乃是朱耷59岁弃僧还俗后所取,至80岁去世,以前的字、号遂均弃而不用。

八大山人故居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境内的“八大山人梅湖景区”中部。“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是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十大文化艺术名人”;被郑板桥誉为“名满天下”的一代画圣---八大山人故居为核心,以传统文化为主轴,以梅湖生态美景为纽带而建成历史文化生态景区。

下图、“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景观石和入口

下图、导览图

下图、《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简介

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曲水环绕、绿树成荫,如诗如画,规划占地约3200亩。由水墨丹青区、文化博览区、水乡风情区、岁寒三友区、农耕休闲区、梅村思贤区和综合娱乐苑区七大功能区组成。内有“三馆三居二园二街二场二院、一水一道、一廊一阁一楼一堂一台一岛一塔和十林等景点七十余处。

“三馆”即中国艺术史上划时代的画家八大山人的纪念馆、中国雕塑艺术家程允贤的雕塑艺术馆和元代民间航海家汪大渊的纪念馆;

“三居”即新中国的缔造者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之一陈云的故居,诤言直谏的西汉南昌县尉梅福的故居和电影《东京审判》中国大法官原型梅汝璈的故居;

“二园”即文化产业园和艺博园;

“二街”即传统风貌街(墨香街)和水乡风情街;

“二场”即八大山人广场和画圣广场;

“二院”即八大山人研究院和文化艺术学院;

“一水”即梅湖水系;“一道”即古驿道;

“一廊”即华夏艺术第一廊;“一阁”即水庄藏书阁;

“一楼”即聚才楼;“一堂”即贤仁堂(游客服务中心);

“一台”即古戏台;

“一岛”即赏鱼岛;

“一塔”即博文塔;

“十林”即松林、竹林、梅林、香樟林、桂花林、红枫林、茶树林、紫薇林、桃李林、樱花林。建成后的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将集文化、旅游、娱乐、休闲、购物、美食于一体,是江南历史文化的大观园、游客旅游度假的大景区、市民休闲娱乐的大花园。八大山人梅湖景区于2007年8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2008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下图、这是通往八大山人故居的路右侧的“汇通亭

下图、汇通亭

下图、青云谱大戏台

下图、近拍大戏台台基浮雕

下图、近拍大戏台雕梁和屋顶脊饰

下图、正在施工中的梅湖景区

下图、正在施工中的梅湖景区

下图、已经竣工的梅湖景区

下图、已经竣工的梅湖景区

下图、正在施工中的梅湖景区-聚才楼

下图、匾额:※園 (※:表示此字不可识别)

对联:小山静绕栖云室 野水潜通浴鹤池

下图、园内的建筑

下图、园内的建筑

下图、半竹山房

下图、这座建筑可能是藏书阁

下图、远望八大山人故居

下图、在“八大山人纪念馆”出口处拍摄对面的“八大山人故居”。

下图、八大山人纪念馆,位于八大山人故居对面,有连廊相接,此为出口。

下图、这是八大山人故居和纪念馆(左)之间的连廊和水池

下图、进入八大山人故居,首先看到的是第一展厅,此为清初画坛“四僧”之一石涛的《山水图》。关于石涛其人详情,另有专文介绍。

下图、清·郑板桥墨竹图

下图、当代画家齐白石玉兰小鸟》,落款:齐璜白石山翁

下图、明·徐渭石榴图

下图、八大山人故居中的第二进庭院

下图、《八大山人与道教》

下图、八大山人书写的《黄庭经》

下图、《青云谱道院落成记(摘录)》

下图、这是第三进庭院。正房匾额:高山仰止

下图、正房廊柱隶书对联:

生不拜君云谱逃禅寄情于书也画也 穷而尚道黍离玩世遣兴则哭之笑之

草书对联: 诵南华秋水  追北海高风

下图、《八大山人与禅宗》

下图、清·朱耷(即八大山人)《蕉石图

下图、清·朱耷(即八大山人)《葡萄大石

下图、跨院

下图、远看对面廊内墙中的“青云谱题壁”石刻

下图、廊柱蓝色草书对联:中仁下笔追窗影 陶八餐霞割玉刀

下图、上照片:1961年8月18日,周总理亲临我馆参观,并在唐朝桂花树前留影。

下碑刻:《青雲谱题壁》

十里山郊草色青巍然梵刹幾曾經

地幽宅近梅溪蹟秋老庭餘桂子馨

得道爭傳騎鶴去說經應有野狐聽

箇山遺墨斑斑在憑仗香花護古靈

丁巳秋日僑丞範之杰

下图、《八大山人与甲申之变》

下图、《八大山人与儒学》

下图、南昌文庙图片

下图、上:草书匾额:时惕乾称 下:楷书匾额:八大山人纪念馆

前柱黑底蓝字对联:采藥逢三島 尋真遇九仙

后排黑底绿字对联:誰接千載 我瞻四方

下图、室内展览,未详细拍摄。

左1:《朱元璋简介》, 左2:朱元璋像

下图、跨院,匾额:山房涉事

对联:蕉陰有茗浮新夢,山靜何人讀舊書

下图、左1:《青云谱历史沿革》、 左2:《上世纪五十年代青云谱全景图》

左3:《青云谱与净明道》、 左4:《青云谱建筑艺术》

下图、左:《南洲花岛》图 右:《僊人舊館》图,宣统辛亥年

下图、右起竖排文字共45行,照录如下未加标点。/:表示换行

河上花一千葉/六郎買醉/無休歇萬轉/千回丁六娘直/到牽牛望河/北欲雨巫山翠/蓋斜片雲/卷去昆明黑餽/尔明珠擎不得/塗上心頭共團/墨蕙嵓先生/憐余老大無一/遇萬一由拳拳/太白太白對予言/博望侯天般大/葉如梭在天外/六娘劍術行方邁/團圞八月吳兼/會河上僊人正/圖畫撐腸拄/腹六十尺炎涼/儘作高冠戴/余曰匡廬山/密林邇東晉黃冠/亦朋比算來一百/八顆念以穿大/金剛小瓊玖爭/似圖畫中實/相無相一顆蓮/花子吁嗟世界/蓮花裏還丹未樂歌行泉/飛疊疊花循循/東西南北怪底/同朝還並蒂/難重陳至今/想見芝山人/蕙嵓先生属/畫此卷自丁/丑五月以至六七/八月荷葉荷/花落成戲作河/上花歌僅二百餘/字呈/正/八大山人

下图、無上玄門

下图、《墨猫》图,牛石慧写,(牛石慧,有人认为即八大山人,也有人认为他是八大山人之弟)

下图、《雄鸡》图,抱往数十年兼此羽毛好拥翼发长明日出江天晓七五牛石慧写

下图、《鹰》图,八大山人写

下图、从“八大山人-朱耷故居”出来,回程沿途拍摄梅湖景区

下图、梅湖景区

下图、梅湖景区



附录:

八大山人传

八大山人者,故前明宗室,为诸生,世居南昌,弱冠遭变,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不数年,竖拂称宗师。

住山二十年,从学者常百余人。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年余,竟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独自徜徉市肆间,常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其侄某识之,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

山人工书法,行楷学大令,鲁公,能自成家;狂草颇怪伟。亦喜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翛然无画家町畦,人得之,争藏弆以为重。饮酒不能尽二升,然喜饮。贫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饮,辄往;往饮,辄醉。醉后墨渖淋漓,亦不甚爱惜。数往来城外僧舍,雏僧争嬲之索画;至牵袂捉衿,山人不拒也。士友或馈遗之,亦不辞。然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石,不可得;或持绫绢至,直受之曰:“吾以作袜材”。以故贵显人求山人书画,乃反从贫士,山僧,屠沽儿购之。

一日,忽大书“哑”字署其门,自是对人不交一言,然善笑而喜饮益甚。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笑声哑哑然。又喜为藏钩拇阵之戏,赌酒胜则笑哑哑,数负则拳胜者背,笑愈哑哑不可止,醉则往往欷嘘泣下。

予客南昌,雅慕山人,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至日大风雨,予意山人必不出,顷之,澹公持寸札曰:“山人侵早已至”。予惊喜趣乎笋舆,冒雨行相见,握手熟视大笑。夜宿寺中剪烛谈,山人痒不自禁,辄作手语势。已乃索笔书几上相酬答,烛见跋不倦。

赞曰:世多知山人,然竟无知山人者。山人胸次汩浡郁结,别有不能自解之故,如巨石窒泉,如湿絮之遏火,无可如何,乃忽狂忽喑,隐约玩世,而或者目之曰狂士,曰高人,浅之乎知山人也!哀


编辑:收藏狗

热门标签:
本文均为作者原创,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赏作者 点赞(21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推介作品
鉴赏交流

关注&咨询

园长微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