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文人画博览园

博园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博园动态
中国漫画在历史长河中都经历了什么?
来源:中国文人画博览园      作者:超级管理员      浏览量:239    日期:06-22

中国的漫画历史源远流长,它随中国绘画的历史发展而发展,变革而变革。远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画像砖中便有了喻古讽今的元素,如画像砖《夏桀》中,夏桀的残暴形象与被欺辱的奴隶对比强烈,有力揭露了奴隶制度的黑暗,同时也含劝谏当代统治者应施行仁政的意味。此外,夸张的表现手法也被大量运用到汉代陶俑、砖雕之中。

到了宋代,绘画作品中具有漫画意味的画家越来越多。石恪被称为中国绘画史上最早的讽刺画家,他擅长佛道人物画,作有多种讽刺豪门贵族的故事画。文献记载石恪:“性不羁,滑稽玩世,虽豪贵相请,少有不足,图画之中必有讥讽焉。”其代表作有《二祖调心图》《帝仙对弈图》等。南宋画家梁楷继承石恪的画法,以简略的“减笔”表现人物,充分传达画家的情感,从而把水墨写意画推进到新的高度,存世作品《泼墨仙人图》,它借以醉仙的生动形象,表现出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生命态度,极尽嬉笑怒骂之态。

元代画家作品中讽刺的意味虽不多见,但赵孟頫首倡“文人画”概念,使元代绘画在唐、宋绘画的基础上,产生了明显变化,比之于南宋已向前进了一步。这主要表现在画家能直面社会弊政,以尖锐的笔锋直接讽刺邪恶的社会现实。如任仁发《二马图》,画家以极其写实的手段,采用勾勒的笔法,描画了马匹的轮廓,线条极富表现力,然后赋以色泽;他将瘦、肥二马喻为清官和贪官,通过艺术形象和作者自己的题跋,对当时官场乃至社会的种种腐败黑暗提出了强烈的抨击和讽刺。

明清时期的文人画便有了更多的水墨漫画意蕴。如朱见深的《一团和气图》,这幅出自身为明成化皇帝之手的作品,颇有政治意味;此画在艺术构思和构图上匠心独具,巧妙而有趣,用的完全是水墨漫画的表现手法。李士达的《三驼图》,以驼背作比喻,对当时封建社会的世态人情作了揭露,讽刺了“世上”那些不正直的人。徐渭的《鱼蟹图》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文人画诗、画结合的形式,不仅使画面蕴含讽刺的内涵,而且增强揭露、抨击的力量。明以后,文人画达到鼎盛时期,涌现出诸多名家,他们以书画寄寓国破家亡之痛,如龚贤和的《财神图》、罗两峰的《鬼趣图》等。八大山人笔法恣肆、放纵、简括、凝练,造形夸张,意境冷寂,其《孔雀图》整幅画的立意、构图、题诗和落款,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悲愤凄凉的心境,同时宣泄着他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对中国现代漫画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编辑:收藏狗

热门标签:
本文均为作者原创,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赏作者 点赞(239)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推介作品
鉴赏交流

关注&咨询

园长微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