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文人画博览园

鉴赏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鉴赏交流
千年古画里的三重时空!
来源:中国文人画博览园      作者:超级管理员      浏览量:240    日期:06-23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1000多年前的古画,乍看之下,是描绘古人会棋对弈的场景。可再仔细一看,作画之人竟画出了三重时空。这幅神奇的画叫《重屏会棋图》,作者为五代南唐画家周文矩。由于深藏故宫多年,所以并不为人熟知,但它的价值并不低于《清明上河图》。因为采用重屏(“画中画”)的构图形式,在中国古画中极为罕见。

 三重时空怎么体现呢?画名中的“重屏”二字,就已显现出先人超前的脑洞。首先是我们看到的四人围棋对弈;其次是四人背后屏风中有一幅“男主即将就寝侍女在服侍”的画;而在男主床榻后面的屏风中又有一幅《大好江山图》,三幅画通过这种空间重叠毫无违和地出现在一幅画中。

 更妙的是,这幅三重画所讲述的场景和故事是有因果和时间线的,并不是简单的空间重叠。

重屏会棋图

三重画解析

场景一

 首先在主画面中也存在三重时间线,画面左侧有一个投壶(可拿箭或竹签在一定距离投入其中,古人的一种娱乐活动),预示着四人下围棋之前发生的活动,为过去式;画中四人对弈,为现在式;侍女准备好膳食置于食盒内,等待主人们下完棋享用,为将来式。这三个场景分别交待了四人下围棋前、下围棋时、下围棋后的情况,组成了一个连贯的动态场景。

场景二

 再将目光移至画中的屏风,这时你会发现屏风中的画已经发生了时空转移,这里是另外一场正在进行的活动——一个慵懒的汉子躺在榻上,旁边妻子在侍奉他。这幅“画中画”是白居易诗作《偶眠》的意境:

白居易《偶眠》

放杯书案上,枕臂火炉前。

老爱寻思事,慵多取次眠。

妻教卸乌帽,婢与展青毡。

便是屏风样,何劳画古贤?

 屏风中的画也不简单,它跟主画面一样有三重时间线——过去式是主人在读书用功;现在式是累了之后准备上床睡觉;而将来式则是他已进入梦乡。这种过去,现在,将来的一系列动作,将空间引向极少数人能看到的山水。

场景三

 在床榻之后的屏风当中,有一幅《大好江山图》,寓意着画中主人公们乃坐拥江山之人,分别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父亲——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景遂,景逿,景达。最终指明图中人物具体方位的是清吴荣光《辛丑销夏记》所录庄虎孙的跋语:“图中一人南面挟册正坐者,即南唐李中主像;一人并榻坐稍偏左向者,太北晋王景遂;二人别榻隅坐对弈者,齐王景达、江王景逿。”

三重画中的玄机

星象玄机

 古人对于皇室题材还有诸如星象宿命的玄道讲究,比如此画当中隐藏的星象玄机,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其奥秘就在于棋盘中的棋子全为黑子且排列有序,构成了一幅北斗星象,以及孤子“北极星”。

棋局玄机

 在只有黑子摆列的棋盘中 ,我们似乎窥见了一种隐隐的杀气,那种含而不露的力道和算计,也许是围棋精神的一个侧面,那是智慧的较量,也是权力的游戏,更是命运的博弈。

 画中的主角李璟正手持记谱册记录这一棋盘的格局,他面色坦荡笑意微露,看起来对这一局面很是满意。在古代的棋局中,人们讲究的是内心的笃定、动荡的心绪,以及时间的悄然流逝。这种内部的“静”和外部的“动”,似乎就是棋盘上的星斗,遵循着秩序和步步为营的变化。

座位玄机

 这幅图有意思的地方,还在于四兄弟围坐棋盘前的座次与姿态。与主人公李璟坐同排的是他的三弟晋王李景遂。在“以左为尊、以东为主”的古代仪制中,三弟大方地与李璟并排而坐是否有越矩之嫌呢?

 这还得说到当时的政治背景,李璟登基时局势并不稳定,长子李弘冀羽翼未丰,而自己的几位弟弟均军力雄厚,在内忧外患的情势下,他颁布诏令实行“兄终弟及制”(即皇帝过世由弟弟取代太子继承王位),并在先皇墓前起誓会信守诺言。如此一来,他与同榻并肩而坐的三弟就成为了“并肩王”,意即弟弟是王位继承者,也是国家的主人。

 坐在他对面的是四弟齐王李景达,另一位是五弟江王李景逿。二弟在他们切磋棋艺前已经夭折,所以无缘参与这场艰难的博弈。

编辑:收藏狗

热门标签:
本文均为作者原创,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赏作者 点赞(24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推介作品
鉴赏交流

关注&咨询

园长微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