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文人画博览园

理论探讨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探讨
宋代院体画和文人画的发展
来源:中国文人画博览园      作者:超级管理员      浏览量:272    日期:06-15

宋代院体画和文人画的发展

美术史考研知识精选 2021-09-07 21:52

儒家的 文以载道 思想,是如何催生宋代文人画兴起发展的


绘画作品如何脱去俗气




宋代绘画的繁荣兴盛北宋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纷争的局面,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宋代绘画与社会各阶层都保持着相当紧密的联系。贵族、文人士大夫及商人市民等对绘画多方面的需求,特别是世俗美术的发展和宫廷绘画的繁荣,是绘画题材更加的广泛,风格多样。画家注意观察生活形象及精微生动的塑造形象。

                   高居翰 宋代文人画及禅画

职业画家的活跃
原因:

1、由于城市的繁荣和对绘画需求量的增加,很多画师服务于贵族装堂饰壁和为寺观绘制壁画,商店、酒楼、茶肆也悬挂字画招徕顾各。不少技艺卓绝的画家被贵族官僚宴请或被召入画院,对促进宋代绘画繁荣起着重要作用。

2、此时职业画家的创作具有明显的商品化性质。北宋吴兴籍画家燕文贵就曾在汴梁街道卖画。山西绛州画家杨威以画村田乐著名,李唐也在市场上卖画为生。汴梁有的画家因擅长绘婴儿而被称为“杜孩儿”。另一擅画“照盆孩儿”的画家刘宗道,每次创稿都画成几百本后一次抛售。

3、绘画作为固定行业与社会建立更广泛的联系,突破了宗教题材及贵族范围的羁绊,扩大了视野,使世俗美术有了很大发展,也促进了画院画家。


                   关于文人画史 在道与艺的张力中


宫廷绘画的兴盛
(1)翰林图画院(院体画):

宋朝在建国之初就设立了翰林图画院,先后集中了社会上的名手及西蜀、南唐两地的画院画家。宋代皇帝又都不同程度地爱好书画,重视画院建设,因此,画院体制逐渐完善,规模不断扩大,尤以徽宗时最为突出,成为古代宫廷绘画最为繁盛的时期。南宋画院则沿袭了北宋画院的体制。
(2)画院设置:

1、翰林图画院归内侍省管理,专门为宫廷及皇室贵族服务,绘制帝王肖像、宫殿衙署的壁画屏风以及敕建的寺观壁画,有些画家也参与宫廷书画的搜访鉴定及临摹工作。画家进入画院需经人荐举或经过考试,根据其水平授予待诏、画学正、学艺、祗侯、画学生等职位,按月发给俸值,还有机会观摩宫廷藏画。

2、为更好地培养宫廷绘画人才,徽宗时又设立画学,内分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考试入学后除学习绘画外,还要兼习《说文》《尔雅》等古文字学典籍,以提高文化修养。画学和画院通过考试录用或升迁人才,考试标准是“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笔韵高简为工”,既要求状物绘形的严格写实技巧,又强调立意构思,多摘取诗句为题目。

3、画院画家来自社会,参加画院后仍与社会有一定联系,因而不断为宫廷绘画输入新的血液。但画家创作受统治者的需求和爱好所制约,也限制着画家的创造力。

                中国丝绸文人画 从宋代到当代的缂丝艺术(3)画院画家:

北宋初期画院画家以人物、花鸟画家为多,高文进、黄居来是此时期代表画家。郭熙、崔白等人被召入画院,画风技巧都有所革新。北宋末年徽宗时期画院中人才济济,南宋初期则任用宣和画院旧人并补充当地画手重建画院,时名家都集中于宫廷, 至光宗、宁宗时出现了马远、夏圭、李高、梁楷,李迪等巨匠,又一次掀起宫廷绘画高潮。


                  收藏误区┃国画创作不应该用费时多少来论优劣


士大夫绘画潮流的形成(文人画)

士大夫绘画潮流的形成宋代文人士大夫把绘画进一步视为文化修养和风雅生活的重要部分,出现了很多收藏家、鉴赏家和画家。11世纪后半叶,汴梁城中的一些文人名土的诗文书画活动非常活跃,其代表人物为李公麟、苏轼、文同、王洗、米芾等人。他们都有精深的文化修养和书法造诣,绘画多为寄兴抒情之作,题材偏重墨竹、墨梅、山水树石及花卉,追求主观情趣的表现,反对过分拘泥于形似的描摹,艺术上力求洗去铅华而趋于平淡素雅,力倡天真清新的风格。


专栏 因为他,宋代文人画引领中国艺术一千年


南宋时期又有米友仁、扬补之、赵孟坚等名家。宋代文人士大夫绘画潮流影响到金代绘画,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为元明清文人画发展奠定了基础。世俗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在不同阶层范围中发展又相互影响,涌现出不少优秀画家和作品,预示着宋代绘画发展的深入与提高。

            高居翰 宋代文人画及禅画

题材风格的多样化

1、宋代绘画题材内容之广泛在古代绘画史中是突出的。因题材扩大,所以绘画分科变细,计有佛道、人物、山水、屋木、走兽、花卉、翎毛、蔬果、墨竹、龙水等门类。优秀画家往往各有专长而又兼善其他,但总的趋势是向专门化发展。

2、工笔绘画有突出成就,青绿重彩仍然流行,但水墨着色在山水画中占有重要地位,形简意赅的写意画也开始抬头。

3、宋代绘画体裁样式多种多样,巨幅壁画、高屏大幛仍在流行,长卷立轴也颇常见,画在团扇、灯笼及屏风上的小幅及册页形式也受人欢迎,作为画稿的粉本小样因为技术高超同样也受到收藏者的重视,白描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形成优美朴素的艺术形式的。

4、绘画创作的活跃和绘画收藏鉴赏风气的发展促进了画史画论的著述,继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之后相继出现了郭若虚《图画见闻志》、邓椿《画继》等绘画史籍著作,郭熙《林泉高致》、韩拙《山水纯全集》等画论著作。

郭熙 早春图 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特征

比较院体画和文人画的不同

中国传统绘画中,有两种绘画风格备受瞩目,即院体画和文人画。这两种风格大都在五代出现端倪,至宋代,作为中国绘画的鼎盛期,同时出现院体画和文人画的潮流,这两种风格历经元、明、清,其差异在画家身份、绘画技法与整体艺术特征上表现出来,逐一分析为:

南宋留下的不仅仅是充满笔情墨韵的山水

(1)宋朝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两宋画院可称为历史上画院隆盛的时代,而画院制度也以此最为完备。

错过再等三年,宋画 三大高峰 合体展出

①出自院画作家的作品,反映了最高统治者的审美标准,谓之“院体画”。

②其艺术特征表现为造型准确,格法严谨,精微细腻;赋色浓艳,华贵富丽;既有精密不苟之长,某些作品又有萎靡柔媚的倾向,形成“院体”画的独特风格。

③院体画多做宣传教化、粉饰太平之用,有一定的政教功能。宋代是院体画发展的高峰期,宋代院画“高洁为工”的鲜明风格特征,给后代的传统绘画以深远的影响。

        江户时期的南画 受中国二流画家影响的日本文人画

(2)文人画指中国美术史上由文人士大夫创作,用以抒情寄兴、托物言志的绘画形式。
①与院体画家们不同,文人画家们都有精深的文化修养和书法造诣,绘画多为寄兴抒情之作,作画目的在“聊以自娱”,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逸气”、“自娱” ,不趋附社会审美爱好,强调表达作者的主观情感。在创作上不为他人所役,不肯供笑献勤。

②就绘画特征和风格而言,文人画题材偏重墨竹、墨梅、山水树石及花卉,以梅兰竹菊自喻,元代文人画家王冕善画墨梅,即取“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在形象塑造上,反对过分拘泥于形似的描写,元代倪瓒提出其绘画“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用笔若草草不经意但却情态生动;在用色上,重水墨轻色彩,认为“运墨而五色具”,力倡天真清新的风格;强调诗书画三位一体,主张绘画要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追求画面中的诗意表达;作画以书法用笔,在画面题诗以表达心志,这一点在元四家的作品中有明确体现。


高居翰 宋代文人画及禅画


编辑:收藏狗

热门标签:
本文均为作者原创,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赏作者 点赞(272)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上一篇:北 宋 文 人 画

下一篇:元代文人画

推介作品
鉴赏交流

关注&咨询

园长微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