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谷谈艺录》系列文章|论艺•第六
来源:中国文人画博览园 作者:文人画苑 浏览量:197 日期:08-30
《云谷谈艺录》系列文章|论艺•第六
“新安四家”[1]查士标,人称梅壑老人,专事笔墨,为清初画坛之巨子,画风笔墨疏简,风神嫩散,气韵荒寒,晚年变法,直窥元人之奥。先生在题龚贤[2]《桥头枫林图》中云:“丘壑求天地所有,笔墨求天地所无。野逸此册,丘壑笔墨皆非人间蹊径。”先生此言,直指中国之精要,即师法自然,却要直书胸中之丘壑。艺术非照搬现实,所谓丘壑天地所有,笔墨天地所无,即是此理。
所谓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实含“技法的笔墨”与“生命的笔墨”的两种,二者相互依存,历久弥新,仅有技法的笔墨也难以承载中国画的笔墨精神,而生命的笔墨则彰显着艺术家对人生阅历的深度思考,体现着一个艺术家的情怀与精神气度。所谓,笔墨技术之事也,无此技术则丘壑难立,然而囿此技术则气韵也难成。因此,笔墨技法绝不等于中国画的全部,而一幅优秀的中国画除了笔墨之外,还有艺术作品所散发出的独特的艺术气韵,古代的艺术家更注重的是艺术实践中的生命体验。
作为艺术家而言,重要的是能够将“笔墨技法”升华为“笔墨智慧”,一旦升华,则必将考量艺术家的学识修养以及人生体悟。当代中国画之滥觞,则多在技法的笔墨的创新上徘徊,殊不知技法有度而智慧无边,技法有度而体悟升华则因人而异。余最欣赏王石谷先生所言:“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倘能依此三点做当代中国画,则绝不失中国画之属性。
[1]“新安四家”即:孙逸、汪之端、弘仁、查士标。
[2]龚贤(1618—1689)明末清初著名画家,金陵八大家之一。又名岂贤,字半千、半亩,号野遗,又号柴丈人、钟山野老,江苏昆山人,流寓金陵(今南京市),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漂泊流离,入清隐居不出,居南京清凉山,买画课徒,生活清苦。性孤僻,与人落落寡合。工诗文,善行草,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体。著有《香草堂集》他与同时活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并称“金陵八家”;与清初著名诗书画家吕潜(号半隐)并称“天下二半”。


编辑:收藏狗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