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文人画博览园

理论探讨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探讨
《云谷谈艺录》系列文章|论艺•第五
来源:中国文人画博览园      作者:文人画苑      浏览量:219    日期:08-25

《云谷谈艺录》系列文章|论艺•第五



罗家宽 1953年生于重庆,字绮,号云谷,砭石,真如居士,师承于郭蔓锄、陈无垢、陈子庄等前辈。得益于吴丈蜀、吴凡、刘既明、阎松父、蓝菊荪、李国瑜等诸家的点拨与同道抬爱。早年游历名山大川,广结善缘。集金石、书画、雕刻于一炉。大到壁画微至发丝均有作品问世。作尺幅有泰山河岳之势,写片纸有秋水长天之思。清心、自然、如春蚕吐丝绵绵不绝,富有生活哲理。平淡中生奇趣,空灵中含“禅意”。主要任职:现为中国残疾人美术家联谊会副会长,华夏画院首任院长. 中国四川省徐悲鸿国际艺术研究会副主席 中国佛教文化展组委会委员 中国书画函授学院四川分院名誉院长 东方书画交流协会名誉教授 香港世界著名艺术界联合会理事 其部分被收藏作品如下:《活荷生机》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满目青山夕照明》由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 《《文殊、普贤》佛造像作品由成都文殊院收藏 《度母》工笔重彩由峨眉山佛教协会收藏 《情系深谷一片痴》由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收藏 《梅、兰、竹、菊》由四川省尼众佛学院收藏 


      


  研习中国画,须有中国哲学之基础,甚至须有宗教之基础,无此便不知中国画之精神旨趣所在。余常常在作画之中,以虚实、退让、浓淡来体现思辨,以一花一草一虫来体现逸趣禅思,窃以为凡画定有可观、可感、可思,三者统一,不可孤立而视。


        所谓“可观”并不是随笔涂鸦,亦不是所谓技法使然,而是让人有所感触,传达艺术家对于生命之感觉,进而由此上升到的哲思。画要在“骊黄牝牡之外”感其精神思其真理,此番境界一定是对艺术家综合学识之考验。




编辑:收藏狗

热门标签:
本文均为作者原创,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赏作者 点赞(219)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推介作品
鉴赏交流

关注&咨询

园长微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