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文人画博览园

理论探讨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探讨
退翁何许人?石涛八大山人皆与其为友
来源:中国文人画博览园      作者:超级管理员      浏览量:195    日期:07-20

编者按

  300多年来,退翁何许人?不乏八大山人爱好者、收藏家、专业理论家汗牛充栋的理论探讨文章相继涌现。但,可惜没有一篇“退翁是谁”有说服力的文章。至今,“退翁是谁”仍未定论。本网站选登一些有代表性探讨文章,以便读者参阅。

  《中国文人画博览园》下期将重磅刊登《中国文人画新解》作者蔡斯先生的考证文章:《退翁是他......》。对这一世纪难题给与解难答疑。




            退翁何许人?石涛八大山人皆与其为 


         image.png

时间:2017-08-17 10:07:00 来源: 作者:朱良志 中国文化复兴网

齐白石称石涛“下笔谁敢泣鬼神,二千余载只斯僧”。在艺术上,石涛是一位画家,同时又是甚有品位的书法家,他还是一位造园家。石涛没有为我们留下诗集,读他的诗,要到石涛同时代朋友的诗文集、清人所编诗歌选集以及石涛画跋中寻找,寻找的确有些不便,但当你读到他的诗后,你就会觉得不虚此行。其诗有云:“吾写此纸时,心入春江水,江花随我开,江水随我起。把卷望江楼,高呼曰子美。一笑水云低,开图幻神髓。”此翁岂作诗,直泻胸中天!石涛又是在中国绘画史上罕见的思想者,一篇《画语录》,几乎成为中国画学史乃至中国美学史的压卷之作。

朱良志所著《石涛研究》,是对石涛的思想、作品和交游等做的综合考察,为理解石涛难懂的画学、变化多端的作品以及纷繁的生平行实,提供了可靠参稽。澎湃新闻经授权发表部分文摘,本文探讨石涛和八大山人这两位终生未曾谋面的艺术家的共同友人“退翁”的身份。

石涛与八大山人虽终生未见,但有很深的感情,这不仅因为二人都是“天潢遗胄”,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人生态度和艺术观念的接近。先著说得好:“雪个西江住上游,苦瓜连年客扬州。两人踪迹风颠甚,笔墨居然是胜流。”他们都是笔墨的“胜流”,都是世俗的叛逆者。

八大山人跋石涛兰花图说:“南北宗开无法说,画图一向泼云烟。如何七十光年纪,梦得兰花淮水边。”他以为石涛的画得南宗之真髓,这是对石涛至高的评价。而一件至今少为研究者提及的石涛作品,更抒发了他对八大山人的深笃情谊,其上题诗云:“人家疏处晒新罾,渔火蛟人结比朋。我坐小舟惟自对,那能不忆个山僧。”(《十二开江行舟中作图册》)这里的个山僧,就是雪个,即八大山人。二人相互倚重至如此。

十二开江行舟中作图册之一程心柏旧藏

“那能不忆个山僧”,这样深笃的情感,产生于两位终生未曾谋面的艺术家之间。在交通不便的时代,两个未谋面的人建立了如此密切的关系,友人的穿针引线必不可少。旅美中国画研究专家王方宇先生的《八大山人和石涛的共同友人》,是石涛研究中的重要论文,为石涛和八大山人之间的交往理清了初步的头绪。该文研摩二人现存作品,钩沉相关典籍,测知二人的朋友有程抱犊、染庵、退翁、李国宋、省斋、李松庵、洪正治、程京萼、黄砚旅等九人。但有关八大山人和石涛的共同朋友这个问题还有继续讨论的空间。本章是在王先生的启发之下,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退翁

在石涛和八大山人的研究中,有一位“退翁”,颇为学界所注意。八大山人山水花鸟册页《安晚册》,共二十二幅,清人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著录。此画流入日本,为日本住友宽一收藏,现藏京都泉屋博古馆。在该册页的尾跋中,八大山人说:“甲戌夏五月六日以至既望,为退翁先生抹此。”这是八大山人生平的重要作品,乃是送给一位叫退翁的人。石涛的书札和画跋中,也有一位叫退翁的友人。这“退翁”到底是谁,八大的友人退翁和石涛的友人退翁是不是一人,引起学界浓厚的兴趣,但却存在相当大的歧见。

八大山人安晚册之一京都泉屋博古馆

《过云楼书画记》认为,八大所言之退翁,是明末清初的李洪储。李洪储,号退翁,是当时一位著名的僧人,法名灵岩继起,在遗民中有相当大的影响。然李洪储生于1604年,1672年卒,而八大山人题款中明确说是送给退翁的,二十二幅作品虽非一时所作,但最早的在1694年,显然时间不合。而有的论者认为,此为遗民情结浓厚的八大山人为李洪储的事迹所感动,在他去世之后二十余年赠给泉下之知己,这样的推论是很难说服人的。

王方宇先生审慎地列出可能是退翁的六人,除了李洪储之外,尚有大鉴赏家孙承泽(1623—1687),他是江苏南通人;叶封(1623—1687),他是浙江嘉兴人;潘宁(康熙时人),他是浙江绍兴人。以上三人都号退翁。另有汪士(1658—1723),号退谷,他是江苏吴县人;马昂(明末清初人),号退山,他也是吴县人。

但王先生所列诸人都与石涛和八大山人所提之退翁不合。其实,在八大山人生活的时代,可以被称为退翁的,不下百人。这样的推测方法对最终解决问题意义不大。

现可见石涛致退翁书札有五通:

1. 纽约涤砚草堂所藏:“天雨承老长翁先生如此,弟虽消受,折福无量,容谢不一。若其容匣字,连日书兴不佳,写来未入鉴赏,天晴再为之也。退翁长兄先生。朽弟阿长顿首。”

2. 纽约涤砚草堂所藏:“味口尚不如,天时不正,昨药上妙,今还请来。小画以应所言之事,可否?照上退翁老长兄先生。朽弟极顿首。”

3. 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著录:“屏早就,不敢久留,恐老翁相思日深,遣人送到,或有药,小子领回,天霁自当谢,不宣。上退翁先生。大涤子顿首。天根道兄统此。”

4. 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著录:“连日天气好,空过了。来日意欲先生命驾过我午饭,二世兄相求同来,座中无他人。苏易门久不聚谈,望先生早过为妙。退翁老长翁先生。朽弟大涤子顿首。”

5.台湾何创时基金会所藏:“一岁又终矣,思念先生,不能一至望禄堂,真可恨也。承先生数载之大德,无一毫可报,惟对天唱言,愿黄子、亦陶世代兴隆,子孙忠孝,是无尽藏也。今奉吉祥如意柿,以为岁之兆也。外不堪之物,寄上以为下人之用,非敢上先生也。退翁长兄先生。朽极顿首。”此书札又另有小字附言云“:不用回示,外一字一图,烦寄素亭,或不能去,明年也可。”

致退翁札台湾何创时基金会

石涛存世作品中多有与这位“退翁”(退夫)相关的记载:

1. 《梅竹图》,现藏上海博物馆,上题一诗云:“春秋何事说悬,白发看来易素心。尽悔前诗非为淡,讹传俗子枉求深。无声无地还能听,支雨支风不待吟。若是合符休合竹,案头遗失一分金。”款署:“乙酉二月新雨时,退夫道长兄先生正。清湘遗人大涤子极。”画作于1705年。

梅竹图轴纸本墨笔1705年上海博物馆

2. 香港至乐楼藏石涛所作《黄砚旅诗意图册》二十二开(共三十二开,北京故宫另藏四开,另四开不见),其总跋云:“黄砚旅将游岭南,夜别蠲斋、退夫、受安诸兄弟之作,余不能同游,归索诸稿,即以罗纹纸□□随想象公兴致飞扬之意,共得十余纸。时辛巳长至后一日。清湘大涤子济。”蠲斋为先著,受安为石涛的友人潘受安。这里也提到了退夫。康熙辛巳为1701年。

3. 香港佳士得2009年春拍有一件石涛《堤畔烟雨图》,日本藤井有邻馆旧藏。〔1〕石涛题云:“上巳春阴尽日闲,一舟招我始开关。笙歌锦簇隋堤畔,烟雨浓遮蜀岭间。把直须流水曲,簪花不合鬓毛班。相逢但说江都好,鼓


编辑:收藏狗

热门标签:
本文均为作者原创,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赏作者 点赞(195)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推介作品
鉴赏交流

关注&咨询

园长微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