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文人画博览园

理论探讨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探讨
中国文人画新解(十一)
来源:中国文人画博览园      作者:文人画苑      浏览量:249    日期:10-18

中国文人画新解(十一)


蔡斯


文人画——萌芽于汉唐(1—7)



展子虔历经北齐、北周,至隋时同董伯仁被文帝所召,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工于绘画,创作范围宽广,善画佛道、人物、鞍马、车舆、宫苑、楼阁、翎毛、历史故事,尤善山水。他的山水画所达到艺术成就及技法,直接开启了唐代画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金碧山水的先河,因而被认为唐画之祖。

图片


                        (图二、展子虔《游春图》)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的《游春图》被认为是展子虔的传世之作。这幅作品也是现存最早的卷轴画。该画用青绿重着色法画出贵族春游的生活情景,用笔细劲有力,设色浓丽鲜明。图中的山水空勾无皴,远山以花青作苔点,始开点苔先声。人马体小若豆,刻划一丝不苟。此画已脱离了山水画为人物画背景的地位,独立成幅,反映出早期独立山水画的面貌。



图片

《展子虔游春图局部》



展子虔《游春图》的出现,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改变了魏晋南北朝以来“人大于山,水不溶泛”,树木“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的山水画的稚幼形式,从构图、用笔、用墨、着色等方面构建了中国山水画的基本骨架。《游春图》于尺幅之内描绘了壮丽的山川和流连其中、乐而忘返的游客。图中展现了水天相接的广阔空间。青山叠翠,湖水融融,士人或策马山经或驻足湖边,仕女泛舟水上,熏风和煦,微波粼粼,桃杏绽开,绿草如茵,美不胜收。从此,全方位找到了适合中国绘画发展的山水画的一般形式,使山水画进入了青绿重彩工整细巧的崭新阶段。



图片

《展子虔游春图局部


音乐与绘画虽然是两类不同性质的艺术门类,但其功用却有着相同之处,即愉悦和教化功能。隋朝帝国非常重视音乐的“强教化、助人伦”的功能。把它放在了重要位置进行管理。隋代音乐受北方民族音乐与南朝宋、齐旧乐的影响,在宫廷音乐中加杂着“胡声”。隋灭陈后便设置清商署来管理。隋炀帝时设置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等九部乐加强管理。在当时已经知道七音。发现并弹奏者便是被郭沫若称之为“隋代大音乐家”的宫廷音乐家万宝常。



图片

《展子虔游春图局部




万宝常一生中的坎坷、屈辱经历,谱写出一曲音乐史诗上历史悲歌。这与文人画史上的诸多失意文人有着共同的不幸遭遇,以及失意文人所抒发内心情性的共同经历,进而取得辉煌成就。不同的只是所取得艺术成果一个是以视觉欣赏为主的绘画作品,一个是以听觉欣赏为主的音乐作品,两种类型不同的艺术形式而有着相同功用的艺术作品而已。



图片

《万宝常画像》



隋书·万宝常传》记载:“万宝常,不知何许人也。父大通,从梁将王琳归于齐。后复谋返江南。事泄。伏诛。由是宝常被配为乐户.因而妙达钟律,遍工八音。造玉磬以献于齐。又尝与人方食,论及声调,时无乐器,宝常因取前食器及杂物,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毕备,谐于丝竹,大为时人所赏”。



图片

《展子虔游春图局部




万宝常(556--595)生于南北朝时期的梁国,陈灭梁后,他跟着父亲万大通随梁大将王琳投奔北齐。天嘉五年(564)王琳抗陈战死,其父意欲返回南朝而被北齐诛杀。当时还不满10岁的万宝常按北齐法规被“配为乐户”,从此一辈子只能当个音工。后他被北齐大音乐家祖莹、祖珽父子收为弟子。祖珽父亲祖莹精通音律,制造过洛阳的钟、磬(包括玉磬)、管、弦等乐器。从祖珽那里,万宝常承继下所有技艺,并在当时音乐机构“太常”中参与修编洛阳旧曲,从而成为“深通音律,擅长演奏各种乐器”,并积累了丰富创作经验的音乐大家。北周灭北齐后,他又成为北周的乐工,杨坚受禅登基后,万宝常又成为了隋朝乐府的乐工。



图片

《展子虔游春图局部




隋初,郑泽、苏威、牛弘、辛彦之和何妥等重臣奉命重定乐律,制黄钟调以改变当时隋文帝受胡音与南朝“亡国之音”困扰,制定出符合隋朝一统天下的正统国乐。当时郑泽、何妥等人讨论许久而没有定论,“宝常虽为伶人,译等每召与议,然言多不用”。何妥用计让隋文帝采用黄钟宫来充国乐。演奏后,文帝问万宝常意见,他答曰:“此乃亡国之音,岂陛下之所宜闻?”接着,万宝常竭力说明此乐声之哀怨放纵,实非雅正音乐的道理。隋文帝终于同意他的意见,命其调整乐音。万宝常不负帝命,出手不凡,他制成了多种乐器,并用他提出的“水尺律”来调制乐器。还撰写了《乐谱》六四卷,提出了有名的八十四调。即一个音律有七音阶,每个音级上建立一个调,即成为了七个调。它的出现,为唐朝灿烂缤纷的音乐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正是由于万宝常的音乐天赋和伟大抱负,才产生了历史上第一部系统性的《乐谱》,完善了七音。

然而在当时,宫廷乐制中既未采纳他的意见,也未对其卑贱地位稍予改善,长期受到士宦贵胄同行的排挤打压,使他喘不过气来,因而致使他抑郁成疾。




图片

《展子虔游春图局部



“宝常贫无子,其妻因其卧病,遂窃其资物而逃。宝常饥馁,无人赡遗,竟饿而死。将死也,取其所著书而焚之,曰:‘何用此为?’见者于火中探得数卷,见行于世,时论哀之”。(隋书·万宝常传)。

其后数年,贫病交加,无子,妻逃,竟至饿死。

死前他愤然烧掉自己的全部著作,被看到的人救出几卷。

更使人不解的是:他的音乐成果甚至被说成是“西域之乐,乃四夷之乐,非中土所亦行也”。

更有甚者,他的理论成果竟被人“张冠李戴”,《隋书志第九音乐》中竟然把八十四调理论视为曾“召宝常相议”的柱国公郑泽所发现。

一代音乐奇才,一生的研究成果,不被重视,且成果又被人剽窃。


     生前他经历的这些遭遇能不失意吗?能不郁闷吗?!死后他的在天之灵能安息吗?能瞑目吗?!

(未完待续)


编辑:收藏狗

热门标签:中国文人画新解;
本文均为作者原创,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赏作者 点赞(249)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推介作品
鉴赏交流

关注&咨询

园长微信
微信公众号